“自力”更生出创新

访六冶工业安装分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自力

2018年01月11日 10:38 37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在采访王自力前,笔者先询问了几个和他一起共事的同事,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是追求创新。
由“沉默寡言”到“滔滔不绝”
笔者:王主任,您简单地介绍下自己的经历。
王自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呵呵,不知道怎么说。”他想了想说,“我1989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冶金机械专业,被分配到六冶工业安装公司第七工程处,1990年初破例提前半年完成实习任务,担任第七工程处首任技术员,并参与了郑州铝厂重要技改项目——六组种分槽制安工程施工。那时候,我这个技术员在项目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现任六冶工业安装分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的王自力说着,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那次施工过程中,王自力优化完善了部分关键工序:由于六冶工业安装公司是首次采用倒装法施工大型种分槽,所采用的四管桅杆抬吊工艺并不成熟,有些关键工序必须现场重新优化设计,将原方案中的吊耳竖直方向状态改为与钢丝绳一致的倾斜状态,简化筒体内部支撑、将米字型改为正对吊耳位置的井字型,创新设计手动悬臂回转桅杆、解决槽体壁板吊装不到位问题等一系列技术工作,不仅保证了安全和质量,还节约了材料、提高了效率。
说起专业技术“滔滔不绝”的王自力,回忆起那个依靠技术白手起家的年代,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思考,“破例”这个词语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息
笔者:在您这些技术成就和荣誉成果中,您感觉哪一个让您最有成就感?
王自力:应该是技术成就吧!技术融入了创新,就会更有成就感,要“创”更要“新”。
采访王自力时,他正在准备关于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创意大赛的复赛作品,准备的题目叫《新型集成化结构铝电解槽盖板》。“出于对屋面檩条(C型钢)结构联想,将原设计盖板的骨架及大面薄铝板融合为一体化结构的槽状型板(类似于将C型钢腹板加宽,并在中间压制凹槽的简化结构),不仅盖板大面密封特性好,而且具有一定的承重强度。”王自力继续介绍着,“该作品是为了响应中国铝业总工会的号召,为促进电解铝生产提质增效,针对目前铝电解槽盖板形式过多,而特意创造的。不仅在面板和骨架上搞了集成化,而且从普通的压入式塑料瓶盖联想,将原设计盖板的绝缘护套结构改为嵌入式自紧组合结构,直接将特制支撑板嵌入绝缘套内,依靠其间的夹持摩擦力进行固定,实现了绝缘结构集成化;该型盖板整体只有7个零件,加工极其简单。”王自力边说边拿出笔在纸上形象地画出新型集成化结构铝电解槽盖板的图形,这种盖板结构为当今最简化形式,所用铝合金材料比原设计盖板节约2.83公斤(约为26.7%),加工费用至少节约50%以上,综合效益相当大。
追求技术创新的脚步,王自力一刻不敢耽搁,在工作中潜心研究,工作以外,他还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工程技术,先后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主办的《铝镁通讯》上发表了《爆炸消除焊接应力在铝行业中的应用》,在国家核心期刊《焊接技术》刊物上发表了《磁化管道的焊接技术措施》等论文,参与了《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和《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规范编写工作,对部分关键章节内容作出重大修改,赢得主编专家组高度赞誉等,这些荣誉对于王自力来说都是过去时,而现在时和未来时会一直在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拼搏下去。
28年扎根六冶作贡献
笔者:您有这么好的技术,外面肯定有人想请您去,您有想过离开六冶吗?
王自力:是六冶培养了我,六冶就是我的家、我的根,我怎么可能舍得离开。
王自力从事技术二十余载,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是亲和而不失严谨。“王主任很有亲和力,别人都愿意和他接近,每次我拿去文件或者方案让他签字,他都会从头看到尾,一字不落下。”同事小王如是说。
王自力不仅技术高超,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热力管道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杜绝人为因素干扰,他要求各个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有上岗证,并且对焊接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考核,通过了才能正式上岗。“这还不够,我还要跟踪,在每一个焊接口,都打上钢印,一旦有问题,要追究到人,而且我们还有书面确认资料;一定要以预防为主,人的主观因素很关键,也是完全可控的。”王自力坚定地说。
王自力在从事机械方面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中认真负责,1994年度被评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1997年度被评为“技术工作先进工作者”,2011年度被评为“劳动模范”;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申报省部级工法8项,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建筑业优秀项目总工程师”、所申报的《江苏丹阳大力神3300mm粗轧机牌坊吊装施工组织设计》获河南省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一等奖。他始终秉持着尊重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荣誉成就,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他说:“我还将继续为公司作贡献。” (杨泰祯)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