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大浪淘沙防圈地

2017年08月30日 9:12 27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当前,众多房企纷纷加快转型,布局旅游地产市场,但也存在旅游与地产结合还不够紧密的现象。有些房企以旅游地产之名开发房地产,存在“圈地”之嫌。此外,虽然旅游地产项目一般前期土地投入较低,但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巨大、后期运营成本高、收益周期冗长,对房企的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也是一个严峻考验。
  房企积极布局旅游地产在楼市调控政策从严及地产开发利润低迷的背景下,文化旅游地产再掀热潮。
  恒大将旅游视为未来四大支柱板块之一。海花岛热销之后,恒大集团斥资500亿元打造北京恒大文化旅游城。恒大开展的“童世界计划”,已在江苏、贵州等地签下了6个项目,对外宣称投资总规模数千亿元。近日,恒大旗下嘉凯城实现对武汉巴登城项目100%控股。这一万亩大盘定位为“以温泉休闲生活方式为核心”,是嘉凯城最庞大的旅游项目。
  7月19日,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的价格购得万达77个酒店。融创以438.44亿元的价格获得万达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融创本次取得的13个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热点区域板块,总建筑面积合计5897万平方米,其中可售面积约4970平方米。据机构测算,即便加上项目贷款,以融创收购价格438.44亿元折算,可售面积每平方米土地成本不超过2000元。
  近期有媒体报道碧桂园拟收购北京九华山庄。实际上,无论是十里银滩还是森林城市,碧桂园在旅游地产上的规模体量已经不小,只不过在销售上并未明确地产与旅游业务的划分。仅以深圳碧桂园十里银滩为例,该项目2016年签约额破100亿元,成为碧桂园国内首个破百亿项目。
  万科在旅游地产方面布局强劲。6月16日云南城投披露,拟放弃对华商之家4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由昆明万科接手。而华商之家则拥有老鹰地公司90%股权,后者正是“云南澄江太阳山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社区项目”公司。目前万科旅游地产项目包括惠州双月湾度假村,三亚万科森林度假公园、三亚万科湖畔度假公园。除此,万科还在烟台芝罘岛、成都南充、福州、秦皇岛北戴河等地发展旅游地产项目。
  此外,泰禾集团以17.9亿元,接手新华都置业持有的千亩大盘——漳州白塘湾国际旅游度假城。华侨城北方集团围绕京津冀区域已确定了7个(组)重点文化旅游地产投资项目。这些都表明了房企对这一市场的前景预期较为乐观。
  旅游地产机遇风险并存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我国未来5~10年,旅游地产市场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研究报告预期,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将至少有20%的中产家庭购置旅游商业经营、度假类不动产物业用于投资理财和休闲度假。按每户50万资产计算,旅游地产私人投资需求规模保守估计将达到40万亿元。
  作为旅游与地产相结合的产物,旅游地产经济联动性强,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契合度高,对房企产生了强烈吸引力。据称,一般旅游项目的投资收益期都超过15年,但可持续回报时间可以达到50年以上。而旅游地产2到3年就全部收回投资,且可获取150%~400%的盈利。
  但应注意的是,旅游地产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属于后期盈利型,虽然一般前期土地投入较低,但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巨大、后期运营成本高、收益周期冗长,对房企的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以华侨城为例,其“主题公园+酒店+地产”模式,一次性投入资金很大,营运成本较高,收益比较平稳,但成长性不是非常高。其盈利主要靠地产,每年贡献大约80%的利润,旅游业务仅贡献不到20%。此外,如果不充分考虑就业人口以及消费人群,就盲目大规模建设酒店、会所、娱乐设施等,可能会出现积压、烂尾楼等问题。
  据统计,我国至少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中的领头产业,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然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越来越多房企的进驻带来的市场饱和性,以及旅游项目被房地产“绑架”的高风险,都是旅游地产开发最终必须面临的问题。
  谨防“伪旅游地产”圈地旅游地产前期投资比较大,大部分旅游地产项目都是在城市边缘地带,房企必须投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旅游项目、酒店项目等配套设施,所以地方政府也较为欢迎和支持。然而,对于房企而言,最在意的还是土地。一些旅游地产项目的地块并没有经过招拍挂程序,而是房企和地方政府协商拿地。
  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地方政府急于改善当地落后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而作为一种补偿,房企拿地的价格相对就比较低,这也是房企敢于拿下动辄上千亩用地项目的原因。旅游地产所占土地远大于普通的房地产项目,也容易产生跑马圈地之嫌。
  有些房企虽承诺以旅游项目为主,但实际开发出来后,大多只见到成片的住宅项目,旅游项目或旅游配套只是零星的几样,并不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只是以旅游地产之名,做低密度住宅开发。在旅游地产的发展中,须高度警惕这类“伪旅游地产”或者“仿旅游地产”项目。
  此外,无序开发旅游风景区的行为也应引起关注。旅游风景区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价值,正面临“人见人爱”的局面,一些地方则变相出让旅游风景资源及其土地,使旅游风景区出现了扭曲的产业化定位,背离了公益的开发方向。由于错位开发,那些最精华、最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正成为城市的闹市区和商业区。
  很多业内人士预判,在经过一波旅游地产建设大潮之后,未来将会淘汰一大批没有特色、没有实力、跑马圈地的旅游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是否能把握好旅游开发节奏、加强旅游用地监管,企业能否理智地看待这一机会、实现旅游和地产的真正融合,将决定旅游地产未来的命运走向。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