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 建房子
——五矿二十三冶首个装配式住宅施工项目建设纪实
2017年07月13日 9:18 31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李可
麓山北隅,梅溪之滨,长沙麓谷高新园区,中电软件园腹地,毗邻尖山生态风景区,曾经荒无人烟的偏僻一角,如今路人往来如梭。寒来暑往,伴随着一幢幢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伴随着吊臂在日出日落间繁忙运转,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远大麓谷小镇二期工程项目部全体员工用480个昼夜见证了它的变迁。
前端体系体验全新感受
远大麓谷小镇二期工程项目是五矿二十三冶首个住宅产业化装配式住宅施工项目,采用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最成熟的第五代住宅产业化体系,理论上不论是制造技术、施工流程、质量管控也最为优异。从跨进项目部的大门,便能感受到这个项目的与众不同。没有挂满防护网的双层脚手架,没有巨大的钢筋加工区,也没有捣混凝土的机器轰鸣声,取而代之的是现场整洁干净,就连工地常见的渣土车和搅拌车也不见踪影。
依楼而停的大型平板车三三两两,上面码放着形状各异的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几名工人配合挂上挂钩,对讲机一声令下,塔吊频繁起吊,悄无声息,紧张有序。项目部技术员何征介绍,这些预制的PC构件除了光洁平整、质量可靠以外,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在预制墙体时就把内部线管排好并留出线盒,电路安装时直接穿线即可,不用再开槽;外窗框预埋开口和滴水线也是一次性到位,外窗漏水的隐患从此远离业主;传统外墙施工要先做主体再贴保温层,最后在外层抹沙浆,而项目部用一体成型的三明治外墙挂板,从流水线下来就已经是完整的了。
几经曲折啃下技术难题
承建装配式住宅项目看似前景风光又轻松省事,项目部运作也日渐顺畅,但这看似“搭积木”的建房子方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2015年11月11日,项目正式开工。由于第一次接触装配式住宅这种前端施工工艺,项目部成员初来乍到,都激情满满。可真正一到现场,大家就感到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因为装配式住宅施工与传统施工的流程大不相同,除了电梯井、现浇剪力墙柱与以前差不多,其余部位如外墙挂板、内墙和隔墙板、楼板和楼梯,均采用PC构件“搭积木”似的施工,完全依赖过去的经验技术无从开展工作。
“搭积木”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相当高。经验空白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项目部全体人员喘不过气来,远大住工的态度更像是一纸战书,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当时,远大住工自行承建的麓谷小镇一期还在建设中,与专家赛跑,无异于驾驶汽车和骑自行车的差距。项目经理陆秀国说,住宅产业化是个体系工程,从工厂到施工,各有分工,远大住工与我们合作就是看中我们的施工经验,他们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就要搞出点名堂。陆秀国觉得这颇有田忌赛马的意味,为了缩小差距,他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学!
手头的资料和网上的资料毕竟有限,项目部首先选择到比邻的项目一期实地学习。为了对比,他们还去了长沙市多个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当时除了吊装班组有一定的施工经验,管理人员和其他班组对装配式住宅的认识基本是一张白纸,实际吊装操作中,模仿学来的经验反反复复试验,塔吊把PC构件吊得来来回回。为了追求现浇部位更好的观感,模板换了一种又一种。用何征的话说,最开始接手的5号栋一、二层楼,那是所有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试错的失败,一层层试出来的。顶住压力的项目团队从测量到吊装,再到支模现浇,梳理出一套改进后的施工流程,终于硬生生地把技术这块难啃的骨头啃了下来。
奋起直追开创房建速度
刚开工时,由于现场不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只能先施工5号栋主体。5号栋的施工流程才刚刚摸清,另一边就要加紧接手其它4栋的前期工作。说是接手,其实合作方连桩基都没做完,待到2016年3月陆续移交场地,时间已经过去4个月。时间不等人,根据紧张的进度计划,项目团队新的任务是抢建地下室,以满足后续1、4、8、9号栋的施工进度。为打好这场突击战,陆秀国果断放弃了原设计采用的侧墙和顶板叠合工艺,改用全现浇方式施工地下室,为其余4栋能赶上进度铺平了道路。
通过5号栋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项目部对装配式住宅施工流程逐渐轻车熟路,后续4栋依葫芦画瓢,奋起直追。装配式施工不同于传统湿法施工,当外挂板、内墙板、隔墙板、预制楼板、楼梯、预制梁等PC构件从工厂脱模通过检测后,就严格按照项目部制定的吊装顺序装车运至项目现场。虽然现场施工时各种PC构件连接部位的混凝土浇注量仅是整个房屋混凝土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怎么连,连得好不好,就是项目部的核心技术能力所在。
项目部结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对双单元栋号研究出两个单元滚动建设的高效流程,同一栋号把两个单元分为两个作业区,A区一边吊装外挂楼板一边扎钢筋做支撑,B区就进行楼面混凝土浇筑;A区吊装内墙板,B区就在吊装外挂楼板;当A区盖上新一层预制楼板,B区已经迎头赶上,进行铝模安装,外挂式操作平台的提升在滚动中穿插进行,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整个交叉作业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最终创造最快5天一层的“房建速度”。2016年7月,5号栋实现主体封顶,其余4栋也初具规模。
精打细算算好三笔账
陆秀国是安全总监出身,对安全工作自然就格外重视。整个项目团队绷起一根安全弦,项目开工至今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陆秀国曾经一下雨就着急,因为项目二期旁边有个未完工的护坡工程,本属于一期的施工范围,但为了安全着想,他向公司争取资金施工完毕,也得到了远大住工的充分肯定。
由于投标时对装配式施工的成本测算还不熟悉,可能发生的一些始料未及的成本都未计算其中。陆秀国风趣地说“穷则思变”,平衡成本与效益,最终都是追求效果。为了保证项目不亏还要试图尽可能地创造经济效益,项目团队想尽办法精打细算控制成本,所有辅材精确核算,优化流程绝不返工,加强管理缩减人员。陆秀国说,班组技术好,人员就要得少,人少安全风险低,安全投入也能减少,作业人员少管理针对性更强,质量管理也更方便责任到人,全项目只需要10名管理人员,步入良性循环,投入更少,怎么算都是一笔实惠的成本账。精打细算算好这三笔账,项目部做了买卖还赚了吆喝。
每一点进步的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的积累,每一次先行者的探索是为后继者铺就坦途。百年来,工业革命改变着文明格局,驱动世界不断前行,建设者探索建筑工业化发展和住宅产业化创新之路从未止步。五矿二十三冶房建人凭借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在建筑工业化领域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未来,他们将承载五矿二十三冶建筑工业化的梦想,朝着“新型绿色建筑制造”方向阔步迈进。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