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不宜随意“打破常规”
2016年12月08日 9:18 339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李永军
近年来,在施工建设领域,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强制措施,但发生在各地的施工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还是频见报端,事故悲剧一再上演,安全生产事故似乎成了无法根除的顽疾。尤其是近期发生在江西丰城电厂的“11·24”施工平台垮塌事故,更是造成了74人死亡,酿成了又一幕人间惨剧,让人十分痛心。
11月25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通报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等近期几起典型事故情况,部署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指出,从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有关。
消息称,从国务院安委办组织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和近期几起事故初步原因分析看,当前仍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和安全监管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薄弱环节。
从上述信息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关键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这些行为在未发生事故时往往被描绘成“打破常规、敢于突破”的正面典型做法,可以说也是当前大多数建设方和施工方均会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殊不知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突破”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众所周知,工程施工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无论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组织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和规程,遵循规律,尊重科学。比如混凝土施工,各个部位的强度都有严格的龄期要求,否则就会因龄期不到而导致强度不足,进而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从国务院事故调查组通报的初步信息来看,事故电厂在施工中压缩工期,突击生产,盲目抢工期、要进度,已经违背施工生产的规律,违反了科学管理的要求,这样的施工管理不发生事故属于万幸,发生事故才会是必然。
对比国内外业界在对待工程建设上的一些理念和行为,就会发现存于其中的巨大差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程项目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成为艺术品,成为文物,但纵观国内业界,各地屡屡出现的短命工程、烂尾工程,不得不让人慨叹差距的明显。透过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中做一些深刻的反省和思索?
笔者认为作为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业者,必须要坚决树立科学管理施工生产的思想意识。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业主方,亦或是施工单位,都要坚决克服好大喜功的人治思维,摒除不尊重规律、不尊重科学的蛮干思想。因为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后果。要严格执行科学的施工规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生安全事故背后的真正原因,90%以上都是没有执行科学的管理规程的责任事故,没有按照标准来组织施工和管理,自以为是,有些甚至以行政命令来代替施工方案,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随意打破常规,随意压缩工期,有些还以创出了所谓的“世界速度”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是严重违背施工规律的愚蠢行为,工程施工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强烈呼吁:施工生产没有任何捷径可循,必须要尊重工程管理的内在规律,尊重科学,有序组织。那种随意“打破常规”的施工行为,只会被科学无情地鞭挞,也只会让无知者最终吞下难以下咽的苦果。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o-pilo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